編者按:貧困之冰,,非一日之寒;破冰之功,,非一春之暖,。近年來,益陽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(fā)戰(zhàn)略思想,,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,、國務院、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,,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,突出精準扶貧,、精準脫貧基本方略,,脫貧攻堅取得突出成效?;乜匆骊柺芯珳史鲐氈?,各地鎮(zhèn)鎮(zhèn)有聲,村村向上,!靠的就是益陽干部群眾的堅守與努力,!決戰(zhàn)決勝之年,紅網(wǎng)益陽站聯(lián)合各區(qū)縣市融媒體中心,、分站推出《決勝2020,,看益陽山鄉(xiāng)巨變》系列報道,講述益陽脫貧故事,。此為安化篇章,。

云河村村民搬進新房,。(黃天佑 攝)

村民毛茶香在車間編織漁網(wǎng),。
紅網(wǎng)時刻記者 劉志雄 張興莎 通訊員 周志鋼 益陽報道
白墻青瓦,菜園鮮花,,矮石墻上梅山風味,,屋旁車間賺錢顧家。
這里是安化縣梅城鎮(zhèn)最偏遠的高寒山區(qū),,峽谷之間,,有村名云河。
三年前的云河村破敗且貧窮,,如今卻是梅城鎮(zhèn)的“明星村”,,尤以村上的集中安置點聞名于全鎮(zhèn)。“我們這安置點,,是奔著為以后搞鄉(xiāng)村旅游去建的,!”云河村村支書李興孝說,他對村子以后的發(fā)展很樂觀,。
等東梅公路修好,,云河村離省級公路便只有1公里,困擾這里最久也最麻煩的交通問題便迎刃而解,。屆時云河村到縣城東坪最快僅需40幾分鐘,,到梅城僅需20分鐘。
云河村四面環(huán)山,溪水潺潺,,風景秀美,。為了今后的鄉(xiāng)村休閑旅游發(fā)展,對部分搬遷戶保存尚好的木結(jié)構(gòu)房屋,,村委會決定進行保留,,集中安置點的設計,也在花園式布局上添加了梅山文化的元素,。安置點外的矮石墻,,均是梅山韻味的刻字,就連安置房,,也留了加層擴建的空間,。
“剛開始還有些村民不愿意搬進來,但房子修好后,,大家還是滿意,。”李興孝說,,“尤其對比他們之前的房子,,在高山上,車都沒法通,?!痹坪哟迳礁叩厣伲脦讉€村民小組沒有一丘平整的耕地,,只能步行上山,。
集中安置點也是移山才能修成,400多人集中居住在此,,能有統(tǒng)一的水電,,平整的公路,和屋前屋后一點點菜地,。58歲的俞吉華搬來此地后,,有感于黨和政府對他的幫助,,在2019年國慶用毛筆寫了首打油詩。
“華堂修好一個樣,,大家新居定榮昌,。”俞吉華的打油詩中,,列舉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,,云河村從交通、住房到群眾精神面貌的變化,?!澳茏∩闲路浚芬矓U寬,,很感謝,!”俞吉華說,“本來大家都是木房子,,住的都偏,現(xiàn)在住一起,,特別開心,。”
俞吉華以前是木工,,這幾年因風濕性關節(jié)炎和骨質(zhì)增生,,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但他始終勤勞,,做力所能及的活,,這首打油詩,也是他想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心意,。
為了解決高山居民搬遷后的收入來源問題,,在資陽區(qū)的扶貧工作隊支持下,安置點建了個編制地籠的扶貧車間,,人多時有20多人同時“飛梭”,。
2019年脫貧的毛茶香便常在車間做工,她從山上搬下來后,,每天吃完早餐便來到車間,,26米長的地籠,她一天能編兩個多,,能賺60余元,。她兒子如今在村上當輔警,家里還養(yǎng)了50多只雞和一頭豬,,生活眼看著變好,,毛茶香的笑也多起來,。
“水電通了,路寬了,,不用住高山上,,家邊就能有收入?!泵柘阈χ噶酥干砼缘膶O子說,,“你看我孫子還給我送了他烤的玉米糍粑來吃,開心嘛,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