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鄉(xiāng)村振興訪架橋】劉彭燕:東門橋的油菜花又開了

來源:桃源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:劉彭燕 編輯:李軍-ty 2023-03-31 15:46:48
—分享—

陽春三月,,陽光柔柔地灑向大地,,廣袤無垠的田野暖暖的,到處散發(fā)著泥土的清香,。田野里阡陌縱橫,,遍地盛開著一壟又一壟金燦燦的油菜花,,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,,燕子銜啄春泥,點觸湖面,,泛起陣陣漣漪,。

桃源縣架橋鎮(zhèn)東門橋社區(qū)的80后河南媳婦閆洋華和其丈夫白建新像往常一樣漫步在田野間,佇立在自己承包經營的油菜花的世界里,,不覺令人心曠神怡,,思緒萬千……

閆洋華是河南媳婦,十幾年前和丈夫白建新在沿海打工時相戀并遠嫁桃源,,有了愛情的結晶后,,在公公白宏元的召喚下,兩人決定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。當時的東門橋留守老人多,,居家的年輕人少,除了父親承包的幾十畝油菜花田外,,其他大部分的田地都是荒蕪的,。記憶里的故鄉(xiāng)在白建新的腦海里都是極美極美的,春天到來的時候,,整個東門橋都成了花的世界:粉紅的桃花,,潔白的李花、杏花,,火紅的杜鵑花……在故鄉(xiāng)的眾多花卉里,,他卻獨獨偏愛那一片片黃燦燦的油菜花,淡雅中有著一股清新的氣息,,帶著泥土的芬芳,,它們陪他度過了整個愉快有趣的童年、成長的青年,,成了他精神世界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。成年后再次返鄉(xiāng),看到此番衰敗荒涼之景,,白建新仿佛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,,心里燃起了一絲承包田地自己種植水稻和油菜的火苗。



白建新在工作

最開始的時候,,夫妻倆只承包三五十畝田地,,跟著經驗豐富的父親學習人工及簡單的小型機械作業(yè)。在那種只有老式的小機臺耕田機,,甚至是人力,、畜力耕田的時期,家里經濟困難,舍不得請勞力,,為了省錢把地整好,、油菜種好,天還是灰蒙蒙的時候,,一家人就得起床去田間干活,,只留一人照顧小孩和為家人準備吃食。直到夜幕降臨,,幾人的背影才會慢慢消失在暮色里,。秋收時分,正是開始播種油菜的時候,,也是白建新他們這對“種菜夫妻”最忙的時候,。每年的秋分,他們種下的是郁郁蔥蔥的希望,,來年收獲的是金色飽滿的“豐收人生”,。收割油菜時,正值春末夏初,,一家人常常忙得的飯都顧不上吃,,他們頭上戴著一頂破草帽,露在帽檐外邊的頭發(fā)常常會被汗水浸濕,,肩上搭著的汗巾都能擰出水來,,整個脊背,曬得又黑又亮,,閃閃發(fā)光,。在洋華的記憶里,丈夫白建新在和她談戀愛的時候,,皮膚是白皙的,,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讓他的皮膚曬得黝黑,早已不再是以前的模樣,。以前沒有烘干機,,割好的油菜籽、稻谷需要在院子里晾曬,,遇到暴風雨的時候,還得和時間賽跑,,搶收谷物,,現在回想起來,就有點驚心動魄,。事后瞧著一袋袋粒粒分明的油菜籽,,疲憊之感也會蕩然無存,心里像喝了野山蜜一樣香甜。

經過十年的摸索和辛勤的培育,,夫婦倆更加堅定了種糧種油菜的信心,,逐步擴大規(guī)模,流轉2000多畝田地,,用于水稻和油菜輪作及雙季稻的種植,,聯(lián)合社區(qū)其他勤勞敢拼的年輕人成立了合作社,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,,學習了現代化科學種植模式,,學會運用先進的機械作業(yè)提高效率,有著多年的種植經驗,,兩人的步子更穩(wěn)了,,帶動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農人發(fā)家致富。

遠處的笑聲打斷了夫妻倆的思緒,,又來了一批從縣城來此踏青賞景的情侶們,,有的攜手漫步,有的相互依偎,,有的低頭耳語,,有的嬉戲于花叢……女孩們的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,幸福直達眼底,,洋華拿起單反,,按下快門,在咔嚓聲中留住了一張又一張精美的照片,,一如他們當年的模樣,。美麗的油菜花也留在了人們的心田,定格在那難忘而溫馨的瞬間……


來源:桃源縣融媒體中心

作者:劉彭燕

編輯:李軍-ty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桃源新聞網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