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學包粽子,緣于一個念頭,,一個想包給父母吃的念頭,。父母本都是包粽子的好手,但前些年曾雙雙患上了頸椎病,、肩周炎,。在幾年的時間里,二老雙手的活動十分困難,,像包粽子這樣全靠手的靈巧與力氣的活兒根本就干不了,。而每年陰歷的五月,他們又都喜歡趕個時令,、吃個粽子,。在那幾年里,每逢五月,,我就會為粽子的事情要傷些腦筋,。我和妻子雖然是應該樣樣都會些的中年人,但那時還真就不會包粽子,。那幾年端午節(jié)前后,,我在攤子上、超市里都買過粽子,,也請人包過,,但終究不方便,也不放心,,似乎口味也不對,。于是,,我就想到了自己學包粽子。
那年端午節(jié)前夕,,父母的頸椎病,、肩周炎好了一些,我就提出跟他們學包粽子,。我先是陸續(xù)地買回了糯米,、采摘了粽葉和水燈草以及包扎粽子的棕葉。端午放假后,,我按照父母你一言,、我一語的指教,擺開場子,,洗葉淘米,,卷筒包扎,雖笨手笨腳,但終于包成了幾十個粽子,。當時,,我心里的那個爽呀、甜呀,,已甜過,、爽過粽子本身。
從那年以后,,每年的端午節(jié)期間我都會和父母家人一起包包粽子,。慢慢地,對于粽子也就有了另外的一些想法,。
一是想到了文化的傳承,。毫無疑問,粽子也是一種文化,、一種傳統(tǒng),。我從查閱資料中得知,我們的祖先早在紀念祭祀屈原時,,就發(fā)明了粽子,。漢代至魏晉時期,粽子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已成雛形,。南北朝至隋唐時,,粽子文化已盛行于全國。隨著時間推移,,粽子的意義已從最初的祭祀功能,,逐漸演變?yōu)榧漓搿髯诮哟?、避瘟去邪,、美食等多種含意,。唐玄宗曾有詩贊美曰:“四時花競巧,九子粽爭新,。”粽子,,很早以來就是我國端午節(jié)的插艾蒿、掛菖蒲,、賽龍舟、飲雄黃,、吃粽子幾大支點中最重要,、最基本的內(nèi)容??梢哉f,,沒有粽子,就難有端午節(jié)的厚重,。粽子文化經(jīng)漫長歷史的浸潤,,早已扎根于我國民間。而今天,,有關粽子的傳承則不容樂觀?,F(xiàn)在的年輕一代,絕大多數(shù)已不會包粽子,,就像我們這些中年人,,會包粽子的也不多。現(xiàn)在大家都以為,,超市有粽子買,,不會包也有吃的。但是,,超市的速凍粽子名目雖然繁多,,但與傳統(tǒng)意義和文化傳承上的端午粽子,己有了許多的不同,,己注入了許多商業(yè)的氣息,,缺少了純手工和時令的含義。商場中眼花繚亂的各類什錦粽子,,在宣示著富足與進步的同時,,也逐漸地失去了我們記憶中粽子的模樣,與《現(xiàn)代漢語詞典》中注釋的“糯米”,、“竹葉”和“三角錐體”的粽子定義己有不小的差別,,與我們當?shù)佤兆又v究的粽葉包裹、水燈草配飾,、糯米為主料,、三角圓錐的外形,、棕葉捆扎的傳統(tǒng)含義似乎相去甚遠。
二是想到了美食的延續(xù),。在農(nóng)歷五月前后,,民間用箬竹葉即我們本地俗稱的粽葉包糯米而成的粽子,就是一種地道的時令美食,。箬葉性平而味甘淡,,清熱利尿,清肝明目,,清心安神,,導滯消食;糯米口感細膩,,富含營養(yǎng),。以這樣的材料經(jīng)細心包就的粽子,焉能不是美食,?五月粽很清香,、很清甜,一時吃不了,,還可以將其用保鮮袋裝好放進冰箱冷凍,,幾個月也不壞,到夏天秋天時拿出來吃,,會別具風味,、別具情趣,更會讓我們體驗到一種季節(jié)穿越的愜意,。作為這塊土地上的一份子,,有責任將這種傳統(tǒng)、綠色,、健康和含有豐富文化內(nèi)含的美食延續(xù)下去,。
三是想到了對后輩的交待。學包粽子之前,,我突然就想到,,如果某一天,我的兒女,、我的孫輩們問我們這些做父母或做祖輩的要吃粽子,,我們卻不會包,那時,,我們定會有些慚愧,、也會有些后悔的,慚愧和后悔在能學可學的時候,沒有將過去這個幾乎人人都會的技能或技藝學到手,、傳下來,。為此,我們甚至會覺得對不起我們的子孫后代,。
我們本地傳統(tǒng)粽子的包法,,大致有如下幾個關鍵。關鍵一,,是葉子的選和洗,。葉子采摘或買來后,要先擇去老葉,、壞葉和小葉,,最好是選鵝黃色筆寶狀的嫩葉。葉選好后先初洗,,再入鍋用水煮熟,然后把煮熟的葉子放在清水中用刷子兩面洗凈,、漂凈,。關鍵二,是糯米的選和洗,。最好是選色澤白而略帶浸色的糯米,。米要淘清水,用竹簸箕瀝干,,注意現(xiàn)淘現(xiàn)包,。關鍵三,包扎要緊實,。這樣在水煮的過程中才不會散,,也才好看好吃。關鍵四,,粽子宜包小一點,。一個粽子包1兩米左右為好。好米好葉,,凈米凈葉,,才能保證粽子的潔白、潤澤和衛(wèi)生,;包得緊實,,煮熟后才不稀,才有嚼頭;小一點,,米和葉子的接觸面就會大一些,,粽子就會更具粽葉、棕葉和水燈草的甘甜與清香,。
粽子的包法有多種,。我會的一種是:將兩片煮熟洗凈的粽葉背靠背,,兩葉葉柄和葉梢相對搭配,左手持葉不松,,右手卷筒,,卷成那種三角圓錐形,裝淘凈瀝干的糯米,,邊裝邊用竹筷扎米,,扎緊扎實,再用拇指將米再次壓緊,,再用一片對折的葉子包頭,,然后用煮熟的棕葉繩纏扎,纏扎時葉繩從粽子大頭中間扎起,,再橫著繞粽身一周,,打結。注意,,要邊扎邊捏,,以保粽子的緊實和形美。如能采到水燈草,,在兩葉之間夾一根,,粽子就會更具一種別樣的美感。這樣的粽子,,過去一直都是我們當?shù)囟宋绻?jié)拜丈人,、謝師傅必備的禮品。
粽子包好后,,就可以入鍋水煮了,。注意,最好用鐵鍋,,鍋必須洗凈,,且保證鍋內(nèi)不能有油膩,否則粽子會煮炸,,更影響其清香之味,。旺火將鍋中之浸滿水的生粽燒開半小時后,再用文火慢慢熬,,要熬上幾個小時才能出鍋,。這樣,一鍋清香四溢,,剝開來晶瑩剔透,,色香味俱佳,給人以想看、想聞,、想吃沖動的粽子就成了,。是當正餐還是當點心,就全由你了,。